(吉隆坡20日讯)越来越多巫裔家长把孩子送入华校就读,玻璃市亚娄一所华小今年一年级新生更全部为非华裔,对此学者认为是华校的教育方针与素质获得人们的认可。

国家教授理事会成员之一的张国祥教授向《自由今日大马》说,越来越多非华裔学生选择入读华文学校,也反映了人们对国民学校教育质量和发展方向的担忧。

他表示,家长普遍认为华校因其严格的学术文化,提供更优质的教育。

“华校校长非常严格,他们为所有人设定了高标准。华校教师也以勤奋和守时著称。”

张国祥表示,与国中的工作文化相比,两者存在很大不同。

张国祥曾参与《2013-2025年教育蓝图》的制定。他指出,政府原本的目标是要在今年之前让国中成为所有族群学生的首选,然而,国中如今越来越被视为“伊斯兰学校”而非国民学校,导致非穆斯林家长另寻其他选择。

“政府不能忽视这些担忧,‘顾客永远是对的’。”

“如果家长把孩子送往其他学校,这说明国中未能达到他们的期望。”

前副首相敦依斯迈之子兼前双溪文律国会议员道菲依斯迈(Tawfik Ismail)表示,马来西亚的教育体系曾享有极高声誉,例如皇家军事学院(RMC)、维多利亚书院(VI)和圣约翰学院(St John’s Institution)等学校都被视为世界级教育学府。

他指出,维多利亚书院曾吸引来自汶莱和印尼的精英学子,而皇家军事学院则拥有优质师资。

“我们需要回头检讨,以改善国小的质量。”

他表示,国小教育质量的下滑始于1970年代初,当时政府将教学媒介语从英语改为马来语;由于缺乏马来语教材,家长对国小的信心逐渐下降。

道菲还认为,国小变得过于“民族主义化”。

家长教育行动组织(PAGE)主席诺阿兹玛(Noor Azimah Rahim)表示,家长在选择学校时也会考虑实际因素。

她指出,华校通常位于住宅区附近,班级规模较小,这让学生能获得更个性化的关注。

“家长意识到华语的重要性,尤其是马来西亚地理位置接近中国,而中国是全球主要经济强国之一。”

她补充,家长希望孩子能掌握三种语言(马来语、英语和华语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