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吉隆坡6日讯)尽管自己是马来人,马来西亚团结民主联盟(MUDA)主席赛沙迪坚持应该将优先土著的大学固打制,改为“以需求为主”的制度,给予各民族学生公平的竞争机会。

针对教育课题,赛沙迪在BBK Network的访谈节目中毫不掩饰地声明,他要挑战的是纯(种族)固打制,而以需求为主的制度也会保护来自贫困家族的弱势马来人。

他说,他的家乡麻坡巴力爪哇(Parit Jawa)也有贫穷的华裔,他们可说是赤贫,但没有获得(政府)足够的援助。

“我要强调的是,在过去20年,反对党一直高喊要改变(固打制),如今却说要保留。”

“我不是要他们马上开放(固打制),但至少让我们看到有转变或改善的过程,这才是人民所要看到的。”

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早前曾表明,政府无意废除大学固打制,因为这将会导致政府失去支持。

马来精英权贵明知教育政策有问题

赛沙迪说,大家必须承认,我们的国家制度在崩坏中,例如数十年的经济援助政策,仍有四分之一的沙巴土著处于贫穷线之下,这显示我们的政策有制度性的失败,这与宗教及种族无关。

他引用“国际学生评估计划”(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,PISA)的报告,指马来西亚的学生比新加坡落后3年,约一半的学生在考完大马教育文凭(SPM)后就没再深造,原因包括家庭收入不允许、大学课程冗长。

他透露,其实很多中产阶级的马来父母,宁愿用收入的四分之一,将孩子送去国际学校或私立学校。

“这些都显示我们的制度是崩坏的,我不奢望马上做出成绩,但至少要保证会进行教育制度的改革。”

“我觉得很虚伪,有人说必须保留现有教育制度包括不能改变教学大纲,以免引起争议,但这些人却将孩子与孙子,送去国际学校或私立学校,这就是掌权的伪君子。”

赛沙迪认为,我们必须立志建立一个国家教育体制,即使是政治家或权贵精英,都选择将孩子送去政府学校。

马来青年会否接受取消固打制

当被询及马来人如何看待废除固打制一事,赛沙迪说,他不相信马来人是无能与软弱的,更不认为马来人一生都需要依赖固打制。

他以自己为例,指他来自中低收入家庭,妈妈是教师,爸爸则是每天来回柔佛新加坡打工的蓝领。

“我就读政府学校,我毕业于本地政府大学,然后才出国深造。当我代表马来西亚参加公开辩论,打破亚洲甚至世界纪录,根本不是靠固打制。”

“当我们打败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,也与固打制无关,但人民的固有观念就是,我们靠的是固打制。”

他直言,人们指马来人无能、无竞争力以及靠固打制,这些狭隘说法对马来人是一种伤害。

“其实很多马来人的竞争力很强。我相信制造一个公平机会的制度,大家从相同的竞争环境同步起步,让我们经历高压竞争过程,才能打造更有素质的人才,而不是让那些人为我们贴上‘无能’的标签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