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吉隆坡15日讯)前首相敦马哈迪说,想象一下若华裔以马来语为母语,并保留一些峇峇娘惹的古老文化,同时上国民学校,大马会变成什么样子?
“就像印尼、泰国、菲律宾、美国和澳洲,他们只会选择以移居的国家自居。”
“他们就是印尼人、泰国人、菲律宾人、美国人和澳洲人。他们不会以印尼华裔、菲律宾华裔、泰国华裔、美国华裔或澳洲华裔自居。”
他说,我国华裔到时会去国民学校上学,与马来人和土著混熟,没有种族政治。
马哈迪今日在面子书撰文时,以“想象”为题叙述一段个人经历和观点。
他回想起自己于1930年代,在吉打亚罗士打政府英校上学的点滴。
他说,当时他同学有马来人、华人、印度人、欧亚人和锡克人,而他与其中一名华人成为了好朋友。
“对方是当时吉打州政府财政李佑文的儿子。财政不仅会说马来语,也能读写爪夷文。那个时候大多数华人以马来语为母语。”
“他们的生活方式也起了变化,女性穿纱笼和卡峇雅,不再需要缠裹小脚,男性也无需留辫子,他们被称为峇峇娘惹。”
他说,英国殖民新加坡和槟城时,当时印度和中国人移民涌入,人数超过峇峇娘惹。
“这群移民非常中国化,不认为有必要采纳峇峇娘惹文化。”
他说,他们非常中国化,说着中国方言,大多数待在自己的社区,并积极从事商业活动。
“他们的政治活动都与中国有关,他们支持孙中山推翻清朝政府的运动,并为此斗争筹集大量资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