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坑舞火龙(Tai Hang Fire Dragon Dance)将在这个中秋节再度腾空起舞,值得一提的是,这是自2019年后经历疫情打击后,这个备受推崇的传统习俗再度重燃。
从9月28日起至9月30日(周四至周六),将出动超过300名健儿舞动着67米长的闪烁火龙,以磅礡气势穿梭香港大坑的大街小巷。

今年的舞火龙盛会加入多项令人兴奋的新元素,包括由新生代健儿主理的小火龙特别演出、摆放在入口处的LED巨型龙头造型花牌以作打卡热点,还有延长的观赏空间,可容纳更多观众沿浣纱街及铜锣湾道观赏盛事。
有兴趣的朋友亦可于日间参访去年刚开幕的大坑火龙文化馆(Tai Hang Fire Dragon Heritage Centre),透过数码科技发掘舞火龙的历史与意义,深入了解这个已经保持长达143年的传统文化。

结构精密的火龙由一班熟练的巧手工匠,利用珍珠草、藤枝及绳缆,花上一个多月,以人手精心制作而成。

龙身一共由32节组成,上面缀以约1万2000根燃烧的线香,单是龙头已重达50公斤,熠熠生辉的火龙穿梭于闹市的大街小巷,为香港带来独一无二的壮观景象。
守护源远流长的火焰

舞火龙习俗始于140多年前,当时大坑村爆发瘟疫,一名老村民在梦中受到启发,发起以一条点满香支的草龙绕村游行,以求消灾。
自此之后,这别树一格的习俗年复一年地代代相传,并渐渐演变成为香港最重要的文化庆典之一,更获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大坑居民暨舞火龙署理总指挥张国豪分享:“阔别4年后,我们很高兴大坑舞火龙于今季回归,大坑居民上下均十分期待与市民及旅客一同观赏这项盛典。”
“舞火龙不单止是一场表演,它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随着我们积极传承予下一代,这项传统得以一直流传下去,为此我们引以为傲。”
庆典保育共冶一炉

为盛典锦上添花的还有去年新开幕的大坑火龙文化馆,它座落于书馆街12号三级历史建筑内,设有展览馆及主题餐厅,提供美味的客家佳肴,突显大坑作为客家村原住民的特色。
大坑火龙文化馆常务副理事长罗咏诗指出:“大坑火龙文化馆不但将激动人心的舞火龙发扬光大,而且更以引人入胜的角度展示大坑舞火龙的历史传统与客家文化。”
“原址的建筑物可追溯至1940年代末,文化馆将世代相传的舞火龙传统与现代本地小区连系起来,为同类型的市区活化项目树立了极佳的典范。”

夜幕下精彩不断
今个中秋节,香港还准备了一连串不容错过的晚间节庆活动,数百个灯笼将照亮全城,一家大小纷纷涌到璀灿的海滨或缀以夺目装饰及花灯的公园,一起在皎洁明月下共享月饼滋味。
【图片来源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