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长发布“挺巴周”指南 禁止武器暴力和街头抗议
法丽娜(图)提醒校方,“巴勒斯坦团结周”活动旨在强调人道主义斗争及和平的重要而非暴力。-Miera Zulyana摄,精彩大马制图-

(吉隆坡31日讯)教育部发布"巴勒斯坦团结周”指南,提醒校方有关活动旨在强调人道主义斗争及和平的重要而非暴力,禁止使用武器及政治手段。

教育部长法丽娜在脸书发表上述指南,促学校在举办"巴勒斯坦团结周”应注意避免极端主义言论、勿责备个人或宗教,也别篡改历史。

Advertising
Advertising

根据指南,学校也应避免街头抗议等可能引发冲突或紧张的活动。

同时,活动须避免偏袒或为成为任何政治的平台;别突显单方面的观点,避免使用可能引起正义的符号或图标。

指南续指,校方在"巴勒斯坦团结周”应强调人道主义斗争和和平的重要性,并非暴力或具有争议的元素。

"举办真实反映巴勒斯坦状况的教育活动,并鼓励开放式对话。”

指南也建议,学校可邀请经验丰富的人道主义组织和非政府组织,选择经验丰富且能够以公正的方式传达事实的演讲者。

教育部补充,学校可以举办慈善活动,筹集食物和衣服等人道主义援助的捐助。

教育部订于10月29日至11月3日在全国推动"巴勒斯坦团结周”,动员教育部旗下所有学校、技职学院、大学预科班学院及师训学院,共同响应政府捍卫巴勒斯坦人民权利和自由的立场。

不料,"巴勒斯坦团结周”开始前,有校园师生扮成蒙面圣战士,而且还持着玩具步枪。活动照片和视频上传至社交媒体后,引起网民议论。

相关文章